苏轼《木石图》回流真伪存争议

发布时间:2024-04-05 来源:新闻中心

  经过拍卖回流的国宝,往往和拍卖场相同遭到重视。2018年11月26日晚,在香港佳士得举办的“非凡—宋代美学一千年”晚间特拍上,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《木石图》以咨询价上拍,3亿多港元起拍,4.1亿港元(低于预评价4.5亿港元)落槌,加佣钱4.636亿港元成交,由电话委托竞得。拍卖后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,佳士得表明“买家来自大中华区,所以一定是回到我国人手上”。

  鉴于苏东坡画迹存世稀疏,《木石图》无论到谁手中都是压箱底的宝物,尔后不久,坊间展开了一场声势赫赫的关于《木石图》花落谁家的竞猜。业界多以为此次买家应是国内重要艺术组织,关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购藏《木石图》的猜想在朋友圈刷屏。经媒体确证,北京故宫清晰说并未参加《木石图》竞拍,我国国家博物馆、上海博物院、浙江省博物馆等也纷繁否定竞购《木石图》。

  苏东坡曾向同时代的文同学习画竹而且小有所成,造就了“枯木竹石,万金争售”的现象。《木石图》为水墨纸本手卷,画长26.3cm×50cm,画连题跋长26.3×185.5cm。画上有刘佐良、米芾、俞希鲁、郭淐题跋,并钤有四十一枚鉴藏印,为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旧藏。该画的主体部分,以疏松枯淡的翰墨,画一怪石旁斜伸出状如鹿角的枯枝,石纹盘桓如若卷云,枯枝则槎枒桀骜,唯有石头后方冒出几丛青苍的翠竹,显出一派活力天然。有专家觉得,苏轼对石、树、竹的描写,标志着传统文人大材小用、廓落不羁的情志。

  由于手卷上有同为“宋四家”的米芾的一段书法,《木石图》也是现在存世的仅有一件“苏米合璧”的著作。在传承方面,《木石图》相同无懈可击。早在北洋政府时期,《木石图》和《潇湘竹石图》就被闻名古董商方雨楼购藏。尔后,两件画作又被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买下。后来,《潇湘木石图》被白坚夫转让给了闻名保藏家邓拓,由邓拓捐献我国美术馆。《木石图》则流入日本,保藏于阿部房次郎爽赖馆。闻名文物保藏家、判定家张葱玉也曾企图从白坚夫手中购藏《木石图》。他在《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·绘画一》中记载:“此卷方雨楼从济宁购得后乃入白坚手,余曾许以九千金,坚不允,寻携去日本,阿布氏以万余得去。”

  但是,以苏东坡的鼎鼎文名,《木石图》回流却未迎来齐声雀跃,甚至在拍场上仅以低于预评价的4.1亿港元成交,都与它的真伪本身存在争议有关。现在所知的苏轼传世画迹,仅有我国美术收藏的《潇湘竹石图》和上海博物收藏的《苏轼枯木竹石、文同墨竹合卷》,此两卷画作的真赝在学界至今未有结论。自从佳士得揭开《木石图》真容那天起,关于《木石图》是否为东坡真迹的论辩一向欢腾不停。尽管有徐邦达、傅熹年、杨仁恺、薛永年、周积寅等鉴藏界大咖共同加持,但《木石图》已脱离我国七八十年,他们最初判定所本的并非《木石图》原作,而是民国的珂罗版画册,可信度不免打个扣头。有学者编撰长文具体论说《木石图》的全体用笔、米芾题跋、鉴藏印甚至纸张等细节方面存在许多可琢磨之处,以为著作的时代应该还不到宋,此作或为一临摹本。但也不乏专家力挺《木石图》为真迹无疑,而且称其是现在撒播的苏东坡画迹中最具可靠性的一件。

  这一切让人想起2013年底、2014年头,由于苏轼《功甫帖》回流而在国内引发的一场相同大张旗鼓的真伪之争。有些时分,真理并非越辩越明,嘈杂声仅仅让本相变得更云遮雾罩。在长时间资金商场中,文物仅仅一颗小小的、软弱而美丽的棋子,它造于元代仍是宋代,姓苏仍是姓李,本身并不是关窍地点。这颗棋子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,它跟着前史流离波动,被人忽视或被人爱重,大部分时分躺在暗无天日的库房,等待着下一个实现本身价值的时间。尽管它常常带着“天价”的光环横空出世,但最好的状况,大概是摆脱了任何“价”的加持,回归公立博物馆或美术馆,回归大众,回归本身作为文明承载者的厚重特点,不再受利益的唆使支配。(黄茜)

  渠道声明:该文观念仅代表作者自己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渠道,搜狐仅供给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